2019年东北的天气是旱还是涝?农民应该如何应对?

2019年东北的天气是旱还是涝?农民应该如何应对

东北地区农作物由于种植环境的原因,基本都是一年一熟的种植模式,现在又到了备耕时节,经历了2018年的玉米干旱的导致的减产减收后,东北种地的老百姓也开始期盼新的一年能有个好收成。

可是现实往往与期盼的愿望产生很大的差距,根据今年东北冬天的特点来看,可以预测在春耕的阶段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是不利于农民种植生产的。之所以这么说,主要有以下原因:

一、冬天下雪太少,一般来说,人们心目中的东北的冬天应该是白雪皑皑的,但是在我们黑龙江地区今年下的雪太少了,我们当地农村一年一共下了2场雪,并且雪还特别小,往年走到地里,大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,但是今年大地却漏出了黑土。很多有多年种植经验的老人都说,冬天不下雪,地里储备的水分不够,来年种地必定会大旱。土地干旱对于水田的影响比较少,但是对于玉米、黄豆等经济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。

二、去年的冬天属于暖冬,冬季的气温高于往年的平均温度,所以该冷的时候不冷,就怕到了3-4月份冷空气突然来临,会造成天气突变,温度急速降低,形成老百姓常说的“倒春寒”。倒春寒对农业的影响很大,特别是在3-4月份,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用户都开始了水稻育苗,所以天气寒冷容易导致秧苗生长过缓或出苗不齐。

三、还是因为暖冬和少雪的问题,往年大雪在春季融化的时候,会吸收地面的温度,这样有利于消灭土壤中的害虫,同样冬天寒冷也可以冻死大部分害虫。而今年这两点条件都不具备,所以说今年的农业应该注意预防病虫害。

所以今年种植玉米的农户应该尽量选用一些抗旱的中晚熟品种,提前做好抗旱准备,进行科学施肥,改善玉米植株的营养状况,增强抗旱能力。对于水稻种植的用户,在育苗期应通过覆盖加厚地膜,调整揭膜和撤棚时间等保证稻苗避免受到低温的影响,同时需要注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。

2019年东北的天气是旱还是涝?农民应该如何应对?大家有什么想法?欢迎交流,更多农村精彩,欢迎关注。

2019年东北的天气是旱还是涝?农民应该如何应对?

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,今年东北地区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较大,尤其是春季干旱的趋势比较严峻,怎么会这样认为呢?农民又该如何应对呢?下面从简要谈一下个人看法:

一、由于气候因素,土壤基础墒情较差。由于去冬今春东北地区降水非常少,可以说是近年来罕见的少,以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绥化市,如果说一冬无雪多少有些过分,只是在年前11份入冬和1月份的时候,零零星星飘了点雪花,用老百姓的话说,连地皮都没盖住。而大量的雨雪却下到了一些南方省份,导致东北地区土壤裸露在空气中,再加上去年冬季温度偏高,土壤跑墒严重,目前已到2月末,仍然没有降水,目前看春旱的可能性较大。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现在就可以到地里看看去,土壤含水量如何。

二、根据民间人士的说法,今年是“八龙治水”,什么意思,在民间有“龙多靠,龙少涝”的说法,按照这个理解,如果是“一龙治水”或者“二龙治水”,出现涝像的可能性大,这“八龙治水”难免会出现扯皮推诿“靠”的问题,所以按照民间说法,今年也可能会出现降水少、干旱的现象。

三、最后谈谈农民朋友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。如果现在到四月下旬种地之前,降水量仍然不足,大家就一定要注意了,要采取积极的抗旱措施,保证出苗。一要选择发芽率高、发芽势强的,抗旱、抗病虫害强的优质作物品种,提高出苗率。二要有抗旱的预案,比如抗旱井、水窖、人工增雨等设施装备,一旦发生旱情好能及时防控。三是栽培上可以采取抗旱措施,比如玉米催芽坐水种,覆膜种植等,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。四要大家要对对f种的作物上农业保险,如果出现灾害会得到理赔,降低损失。

总的来说,今春东北地区的春播形势比较严峻,发生干旱的可能性也比较大,大家在自己能做到的一些抗旱措施的同时,要紧紧依靠乡村两级的安排,打好春耕生产这一仗。以上为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了解更多三农资讯,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!

就算现在农业科技已经比较发达了,但是仍然脱离不了“靠天吃饭”的情况,可见天气对农业的重要性。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,大多数农民都以种地为生,所以对于天气情况就更是重视了。

那2019年东北的天气是旱还是涝?农民应该如何应对?

根据冬天的情况来看,今年的年景并不算好。首先来说,相信不少人对2018年的冬天最大的感觉就是“雪太少了”,这和人们印象中的东北不同完全不同。整个冬天下来,下雪的次数屈指可数,再加上还是个暖冬,雪根本留不住,一下来就化了,没有雪水的灌溉,春天想要完全靠春季雨水来到达灌溉的目的,着实有些困难了。

再加上现在才刚2月下旬,温度已经攀升到这种程度了,那么有很大的概率会爆发倒春寒,这对农业生产又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灾害。

况且暖冬、少雪带来的不只是灌溉问题,还有病虫害的发生,冬季的低温可以很大程度上冻死土壤中越冬的病菌、虫卵,降低病害的发生。而2018年的冬季没有达到往年的效果,病虫害发生几率就比较大。

所以根据今年的情况来看,大家尽量种植一些相对抗旱的品种,有灌溉条件的也要做好准备。密切关注天气预报,及时预防倒春寒,同时也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。

骏景——殷

2019东北地区,特别是辽西,春旱已经形成。东北地区今年雪量偏少。最近一次正月十五左右下雪,东北地区很多地方下了。唯独辽西没下。春播已经成为问题。

今年是暖冬,容易发生倒春寒现象,地温可能会低又旱。可能要拉水抗旱种植。

那么农民应该如何应对。我建议是多种花生,花生抗旱,抗风,抗雹。如果自己有条件抗旱种植的话。花生应该是可以种植。我本身是种粮大户,这几年也是花生多。自己打的200米深水井,基本上没怎么影响收入。其实地块在一起的可以和伙打深井。这样旱涝保收。

问:2019年东北的天气是旱还是涝?农民应该如何应对?

可以说每年总会有地方遭洪水,有的地方甚至严重到发生水灾,农田破坏一大片,对于自然灾害,农民的抵抗力是非常脆弱的,但是具体问题可以具体对待,从而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。

就拿我家乡这边来讲,发洪水的时间在四五月份,这个季节雨水充足,动不动就下暴雨发洪水了,每到发洪水的季节,我家乡的那条河流有时候会溢出来,这个时候田边的农田就遭殃了,而更严重的时候,河水溢出河流高达一米,放眼田野,农田到处被洪水淹没,显然外面的农田都遭殃了。

我们这边主要是种植烟叶,四五月份的时候,烟叶有白菜那么大了,一旦被洪水浸泡过,叶子上面一层黄泥沙,有的甚至被洪水卷走,田主哭都没地方哭,而被洪水浸泡过的农作物经过人工修复后即便能继续生长,也会导致农场品减产,面对洪水爆发,即便提前看了天气预报有大暴雨,眼见洪水水位越来越高,农民心里除了着急真的没有一点办法。

我家还有一个鱼塘在河边,因为地势稍微高点,所以一般性洪水不会危及鱼塘,即便洪水稍微再大一点,可以在鱼塘边拉上一张网,鱼就跑不出去了,万一洪水变得更大,洪水没过了渔网,那就没有办法了,而且这么多年还真遇到两次洪水没过渔网的情况。

总之一旦遇到自然灾害,势必会导致农作物减产,农民要做的就是能够避免的就尽力避免,不能避免的就只能等着农作物被洪水糟蹋,就感觉心都在滴血的感觉,面对自然灾害,农民的基本没什么预防能力,同时希望当地政府能对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农民给予一些资金补贴,这样才不至于打击农民种田的积极性。

2021-11-05

2021-11-05